29名专家参与杞麓湖“造假工程”!不能让假话污
据新华社报道,2021年4月,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云南省玉溪市督察发现,通海县采取弄虚作假手段,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,造成水质改善的假象,主要涉及杞麓湖柔性围隔、水质提升和补水管道向湖心延伸3个项目。云南省纪委监委进一步调查后发现,有29名专家参与了这些弄虚作假项目,他们都拿了数额不等的评审费、专家咨询费,出具了“同意”“原则同意”等意见,无一人给出“不予通过”意见或选择退出。云南省纪委监委指出,专家们丧失客观、公正、独立的科学研究立场,履行职责不到位,给当地党委政府、施工方“背书”,造成了严重后果。清一色的同意,是项目本身做得好,让专家们提不出意见?当然不是,在参与项目论证、评审的时候,不少专家都发现了问题,甚至提出了反对意见。那又是什么原因,让专家们改变了主意呢?一是利益,即拿了项目方的钱,就得替人家说话,帮人家办事;二是责任,一些专家已经习惯于走马灯似的转场评审,谙熟于评审过程中的各种潜规则,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专家责任,更不顾签名之后所将造成的后果。专家假令人痛心,假专家则最为诡异。通报的29人中,有不少是没有资质和专业背景的“假专家”,他们只是来临时凑数、救场的。是明知他们没有资质还要请,还是没有对他们的身份证进行核实?如果是前者,那是明知故犯,用意不言自明;即便是后者,也暴露出工作作风不严谨不扎实。从29人分属的单位看,要么是高校和科研机构,要么是与项目相关的职能部门,要搞清专家身份和研究方向,并非难事。所以,政府请来“假专家”,到底是无意中上当了,还是之间有心照不宣的勾当?公众自有判断。学界业界都知道,那些潜心学术、尊重科学、敢说真话的专家,往往没多少人请,因为他们或者不愿意去捧场,或者实事求是敢于投下反对票。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评审,评出的是垃圾工程,祸害的是一方百姓。玉溪杞麓湖治理,花费重金搞表面工程,专家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,教训深刻。在社会呼吁将科研人员从评审评议、迎来送往中解放出来的同时,还有这么以此为乐甚至以此为业的专家,发人深思。据通报显示,这样的专家并不在少数,在这起腐败案件中,甚至有个别专家扮演“科研掮客”角色,在当地党委政府、项目承接方、技术专家之间牵线搭桥,一手拿施工方的好处,一手笼络专家参加各种项目评审会。见钱眼开、见利忘义,背离科学研究精神,败坏学术风气,实在有愧专家的称号。签了字就得负责任,对说假话造成损失的的专家,还要狠狠拍下法律的板子。当然,各级地方政府也要从自身找原因,从源头上打压专家假、假专家的市场,多听听真专家的意见,拿出经得起科学论证、经得起群众检验的好项目。
来源 北京晚报 | 记者 贾亮
编辑:贾亮
流程编辑 吴越
上一篇:青岛能源所开发出界面工程策略提升光电催化剂
下一篇:没有了